轮到德国脱欧了?欧盟分裂对中国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1 15:33    点击次数:2288 次

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投票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自从16年6月23日,英国对脱欧进行公投,并以脱欧派52%的得票率获胜为最终结果,历经3年有余的拉锯,20年1月31日,英国终于得以正式退出欧盟,并与欧盟建立新关系。

身为欧洲联盟中的“铁三角”之一,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共体,与法国、德国共同引领欧盟前行,但由于英国“光荣孤立”的外交传统,英国对欧盟本身就一直保持着暧昧的、若即若离的态度。

而现如今,新冠疫情一波大浪拍打袭来,“铁三角”之二——德国也传出了要脱欧的消息。喊出这一口号的正是德国的极右翼政党选择党,该党派在德累斯顿举行选择当党代会,会上,该政党再次强调了“德国脱欧”的必要性。

这一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显然是由于德国社会未能恰当处理中下层民众就业与社会福利变更、外来移民对于本土居民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料的挤压之间的矛盾,于是德国选择党应运而生。

其中,在德累斯顿的选择党党代会中,一项有75%的代表赞成的一项决议是:“我们有理由认为,德国应当退出欧盟并建立一个新的欧洲经济和利益集团。”这是该党派首次明确地在选举纲领中提出“德国退出欧盟”这一观点。

该政党早在党派宣言中就提出了有关“德国脱欧”的决议,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将联盟权利凌驾于国家权利之上”,称“德国只有脱离欧洲议会的控制,才能制定真正属于自己的法律”。

显然,这一观点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发声的,片面而短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来概括欧洲和非洲的局面最恰当不过,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正企盼着有一个真正的领袖带领他们走向联合,欧洲却在闹分裂?

如今,轮到德国高歌“脱欧”,那么,欧盟如果真的走向分裂,对中国有何影响?

德国的选择:是选择“选择党”,还是选择留在欧盟?

德国选择党是何方神圣?在13年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这个稚嫩到连竞选纲领都尚且不完善的党派,支持率直逼德国自由民主党(1948年12月11日成立的老牌政党),如此可观的支持率与该政党所采取的宣传与竞选策略密不可分。

一方面,在宣传媒介上,该政党的领导者极其善于利用新兴网络社交媒体对党派思想进行宣传,这吸引了一大批德国年轻人的注意力;

其次,在外部因素刺激上,德国选择党的崛起恰逢德国民众受到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的焦虑社会思潮的鼓动,最为典型的论据莫过于德国选择党成立初期的锋利的政治主张——“退出欧元区,恢复德国马克”。

该政党在竞选纲领中反复提到应当重新恢复德国国家货币的主权,同时有序地解散欧元区。

这一政治主张在初期并不为德国的主流媒体所看好,域内外多家媒体将德国选择党作为博得眼球的噱头、一个跳梁小丑,其所能得到的版面标题一般是类似于“逆全球化的极右翼政党”之类的。

但令若干年后的德国媒体大跌眼镜的是,英国竟然脱欧了。不说前车之鉴,在英国的先例下,这让许多德国选民意识到,似乎脱离欧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低技能工人、失业者等中下层民众更容易被一些浅层表象的事物给吸引,同时也更容易被诸如选择党这类极右翼的民粹主义政党策动出击。

近日来,德国“脱欧”呼声强烈的主要原因,除了选择党作为主导力量在此进程中自始至终地鼓动之外,还有德国民众对于德国长期以来作为欧盟“火车头”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义务,却没有享受到对等权利的不满。

在欧债危机的问题上,选择党的选民——部分德国中下层社会民众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对于救援债务国和维护欧元区的不满。

在面对被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到的希腊债务危机时,10年5月,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在三年内为希腊共同提供1100亿欧元的援助达成一致,而其中德国作为核心领导力量,承担了欧元区份额中的224亿欧元,占比达到28%。

德国人面对希腊人55岁就可以退休养老,而德国人却要一直工作到67岁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为什么我们要为55岁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希腊人一直工作到67岁?”

这般犀利的言论本质上是德国民众对于欧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的表现,德国人不愿意负担欧盟内债务国的责任,这是在欧债危机中关于“德国脱欧”的一大声源由来。

也许在东方文化中,会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思想,但这集体化思想并不广泛存在于欧洲人的文化思维中,“个体”、“自由”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一旦有东西束缚这种个体的前进,这些欧美国家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推翻、去革命,然而却忘记了在经济低迷凋敝的日子里,是何种体制拥护这群孤狼一步步生存下去。也许,这种思维是一种保守派的固执思想,但德国脱欧、欧盟分裂,绝不会是何等进步的思想。

选择党多次在公开场合宣讲民粹主义言论,而该政党的支持者则多为低技能工人、失业人员等德国社会中下层民众。“欧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骗局,它绑架了德国,使得德国与债务国一同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这种主观性极强的语句是否似曾相识?

从特朗普的“中国抢走了我们的饭碗,没有工作都是中国的错”,拜登的“我们要竞争”和“我们不会让中国赢”,与德国选择党的此番言论性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由小部分群体的主观情绪驱使的、理论与策略经不起推敲的、但却指出了一些社会广泛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夸大放大它的浅层表像的行为。

浅层表象是“德国选择党指出了由于欧债危机和移民问题,德国社会存在公众长期不满的现象”,但该党派却把它归结为——“欧盟的原因”,即因为群体,所以滋生出这种问题。

其中,德国地地缘政治十分复杂,它是欧盟国家中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受难民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

对此,德国民众表示,在德国社会,长期失业者每月的救济金只有404欧元,但是一位北非或中东难民每年可以分走财政部1.5万欧元的预算。而且,由于难民的大规模涌入,这些难民已经开始威胁到了德国本土民众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就业机会等等。

对此,做出强烈抗议的多为东德地区的低技能工人、失业者和青年学生,前两者对于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的依赖度远高于一些高技能工人,而后者,则是一腔热血,最容易被挑动。

德国选择党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欧盟分裂了,即使德国走向国家权力解放自由,世界是一个整体,欧洲更是一个整体,当真正的危机来临,德国存在其中,终将不能幸免于难,没有一块真正的孤岛,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

诸如此类言论,在新冠疫情未能到来时,德国选择党凭借“天时地利”狠狠地割了一茬韭菜,博得一大批德国失意愤慨青年的追捧,但总的而言,在彼时,德国选择党仍然是一小撮人的聚众高潮。这一导火索正是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德国的“一枝独秀”。

万分警惕:欧盟分裂对中国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的席卷之下,欧盟国家的经济萎靡不振,只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德国。据5月9日德国主流媒体“德国之声”报道,在与中国市场的紧密合作之中,德国的出口市场实现了强劲的复苏。

据统计,21年德国第一季度外贸出口总额为3326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德国3月对华出口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加了38%,4月,中国对德出口增长25.9%,这一项项数据无疑表明了德国在与中国合作中百废待兴的欣欣势头。

正是由于德国在此次全球性疫情危机中,由默克尔带领迅速领跑欧盟,德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一时间又进入了“膨胀期”,更为看不上“拉跨”的欧洲联盟小伙伴了,再加之,英国退出欧盟对于德国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暗示:为什么英国可以退出,德国不可以?

而英国的退出,还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打击——“铁三角”断一角,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德国对于带领欧盟走向复兴这一使命将面临承担着更大的压力。

如若德国脱欧,对于中德关系又会有何等影响呢?

首先可以预判的是,如果德国受国家个体利益的驱使,退出欧盟,那么欧盟必将名存实亡,欧洲联盟一旦瓦解,那么美国便有机会逐个击破。

这正是为何非洲地区依旧受到美国势力的强势渗透,而东盟国家却在近年来有了联盟意识,越发抱团,美国难以像上世纪一样拿捏这些国家的原因,对于破碎的国家地区版块,一国如若想要有相对主权,要么依附大国,要么走向区域联合。

首先,退出欧盟的单个的德国在国际话语权上,绝对无法比拟昔日的欧盟“火车头”,这使得其德国在退出欧盟的过渡期间必然要向外寻求依附。

在当今国际社会上,如果一定要做选择,彼时德国必然会在中美之间做出抉择,假使德国选择重回美国阵营,那么默克尔在促进中德对话合作上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如若德国脱欧,对于中德关系又会有何等影响呢?

首先可以预判的是,如果德国受国家个体利益的驱使,退出欧盟,那么欧盟必将名存实亡,欧洲联盟一旦瓦解,那么美国便有机会逐个击破。

这正是为何非洲地区依旧受到美国势力的强势渗透,而东盟国家却在近年来有了联盟意识,越发抱团,美国难以像上世纪一样拿捏这些国家的原因,对于破碎的国家地区版块,一国如若想要有相对主权,要么依附大国,要么走向区域联合。

首先,退出欧盟的单个的德国在国际话语权上,绝对无法比拟昔日的欧盟“火车头”,这使得其德国在退出欧盟的过渡期间必然要向外寻求依附。

在当今国际社会上,如果一定要做选择,彼时德国必然会在中美之间做出抉择,假使德国选择重回美国阵营,那么默克尔在促进中德对话合作上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都将前功尽弃。